最新报道!香港互认基金迎新机遇:内地销售比例放宽至80% 投资管理职能可转授予海外机构

博主:admin admin 2024-06-29 18:24:25 457 0条评论

香港互认基金迎新机遇:内地销售比例放宽至80% 投资管理职能可转授予海外机构

上海/北京 - 2024年6月16日,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督院(简称“两地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修订<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两地基金互认制度作出了一系列修订,旨在进一步深化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主要修订内容包括:

  • 将香港互认基金在内地销售比例限制由50%放宽至80%。这意味着,内地投资者可以购买的香港互认基金产品将更加丰富。
  • 允许香港互认基金投资管理职能转授予与管理人同集团的海外资产管理机构。这将有利于引进全球优秀资管机构,提升香港互认基金的投资管理水平。
  • 优化内地投资者准入要求,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的投资起点从5000万元人民币降至1000万元人民币。这将进一步降低内地投资者投资香港互认基金的门槛。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两地证监会此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是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进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修订后的互认安排将带来以下积极影响:

  • 进一步扩大香港互认基金的市场规模,丰富内地投资者境外投资选择。
  • 提升香港互认基金的投资管理水平,为投资者提供更优质的投资产品。
  • 促进两地资本市场深度融合,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有专家建议,**下一步两地证监会应继续完善互认制度,例如缩短互认基金审批时间、降低互认基金费用等,进一步提升互认安排的吸引力。

以下是本次修订对投资者的一些影响:

  • 内地投资者将可以购买更多种类的香港互认基金产品。
  • 香港互认基金的投资管理水平可能得到提升。
  • 内地投资者投资香港互认基金的门槛将有所降低。

投资者在投资香港互认基金产品时,仍应审慎选择,注意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中建系强势崛起:前五月拿地量行业第一,背后的野心和底气是什么?

北京 - 2024年6月18日,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中建系旗下中建壹品以213亿元的权益拿地金额位居百强房企拿地榜首,成为行业内新的“黑马”。这一数据背后,展现了中建系在房地产市场布局的加速度和雄心壮志。

强势布局,展现行业龙头实力

中建系,隶属于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建筑工程企业集团之一。近年来,中建系在房地产开发业务上持续发力,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从数据上看,2023年,中建系房地产业务营收突破2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0%以上;其中,中建壹品更是以超100%的增速位居前列。

在拿地策略上,中建系主要聚焦一二线核心城市,并在区域深耕上持续加码。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中建系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均有布局,展现出对核心优质市场的坚定信心。

底气十足,源于综合实力和战略定力

中建系的强势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其深厚的综合实力和清晰的战略定力。

1. 强大的品牌背书和资金实力

作为央企龙头,中建系拥有强大的品牌背书和雄厚的资金实力,这为其在房地产市场上快速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丰富的工程经验和优质的土地资源

得益于多年深耕建筑工程领域,中建系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和优质的土地资源,这使其在开发项目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3. 前瞻的战略布局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近年来,中建系顺应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积极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布局,展现出前瞻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未来展望:强者更强,中建系如何再创辉煌?

展望未来,中建系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依然值得期待。

1. 持续深耕核心市场,做大做强

预计中建系将继续聚焦一二线核心城市,通过不断提升产品力和服务水平,做大做强核心市场业务。

2. 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打造全新增长模式

中建系有望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如进军养老地产、文旅地产等新兴领域,以拓宽业务边界,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强化风险管控,筑牢发展根基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建系也应持续强化风险管控,筑牢发展根基,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中建系的强势崛起,是其综合实力和战略定力的集中体现。未来,中建系有望继续乘风破浪,再创辉煌,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The End

发布于:2024-06-29 18:24:25,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最新新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